会议专题

浅议宋代诸家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

两宋时期,以钱乙为代表的儿科医家在儿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1世纪北宋政府设立的太医局中有”小方脉”即儿科,总结了宋代对中医儿科的研究,包括儿科著作空前丰富,儿科基础理论之发展,儿科诊断技术进步,疾病认识水平提高,两宋时期,对惊风的认识有着明显的提高,宋以前,对小儿抽搐一类疾病统称为惊痫。至宋,《太平圣惠方》卷83首次提出了惊风的名称,并将惊风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两大类,详细描述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关于惊风病因,钱乙认为除了大惊之外,发热是急惊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慢惊风则大多是吐泻之后由脾胃虚损引起。至于治疗,《太平圣惠方》对急惊风提出清热、豁痰、熄风等治则。钱乙等医家又有镇惊截风、止搐、解毒等治法。对慢惊风则以温补镇惊为总则。在用药方面,《幼幼新书》开始试用新的镇惊药蔓陀罗,为治疗小儿惊风增添了新的方法。

中医儿科学 学科建设 医学体系 宋代

丁树栋 管恩兰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省诸城市和平药店总店,山东潍坊 2622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天津

中文

216-218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