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密植栽培对双季稻产量和齐穗期株叶型态的影响

为了研究密植栽培对双季稻齐穗期部分株型特征和产量的影响,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早稻湘早籼24号、陵两优268,晚稻湘晚籼12号、丰源优299为材料进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除2011年湘早籼24号外,栽插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各品种密植处理(40~68穴/m2)分别比常规密度(27穴/m2)和稀植处理(14~19穴/m2)增产7.03%和13.59%.栽插密度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只有部分品种达到显著差异.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的总贡献最大,密植处理的总颖花数分别比常规密度和稀植处理高10.35%、13.14%.上3叶叶基角和上2叶长、叶宽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减小的趋势,且上三叶叶基角减小的幅度大于上二叶和剑叶,分别为3.83°、2.17°、1.69°,但减小剑叶和上二叶的叶基角比上三叶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有效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及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差异达显著水平,密植处理分别比常规密度高26.12%、27.40%、2.79%,比稀植处理高55.30%、51.68%、7.05%.可见,双季稻密植栽培由于群体起点大,有效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及冠层光辐射截获率相应提高,较小的上3叶叶基角改善了群体的透光性,形成更多的干物质、有效穗数和总颖花量,从而利于高产和稳产.

双季稻 密植栽培技术 株叶型态 齐穗期 产量潜力

谢小兵 蒋鹏 黄敏 曹放波 周雪峰 张瑞春 陈佳娜 伍丹丹 邹应斌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国内会议

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

长沙

中文

99-108

2015-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