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明江汉平原水稻的最佳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制定出合理的栽培措施,为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中稻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施氮肥力水平和三个栽插密度的互作试验,研究了肥力密度互作对杂交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均在高氮肥、低密度条件下更能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此时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9239.8kg/hm2、8720.8kg/hm2,且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且密度对水稻穗粒数影响明显,减小栽插密度,施用适当氮肥,可通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粒数来实现高产.(3)全两优1号产量在肥力密度互作情况下主要受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影响,而全两优681主要受结实率和有效穗的影响;(4)在180kg/hm2肥力下主要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而在250kg/hm2肥力下则主要通过穗实粒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5)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栽插密度的减小,产量逐渐上升,但增幅逐渐下降.因此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和减小栽插密度是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杂交中稻 栽培技术 氮肥施用量 栽插密度 产量构成因子 干物质积累量

邓亮 卢碧林 张运波 王浩宇 李鹏辉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国内会议

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

长沙

中文

149-157

2015-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