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灵山亚高山损毁草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通过对北京灵山亚高山草甸区内的植物群落调查,计算分析自然坡面和侵蚀沟道两种立地类型上的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为侵蚀沟道植被人工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侵蚀沟道<自然坡面,而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表现为:侵蚀沟道>自然坡面;(2)侵蚀沟道与自然坡面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8837,β多样性指数为0.1783,表明侵蚀沟植物群落组成与自然坡面的相似性较高;(4)自然坡面和侵蚀沟道内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苔草(Carex lancifolia C.B.Clarke))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为主要的优势种;多数物种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值较小.总的来说,侵蚀沟道处于演替初期,趋向于恢复到群落自然状态,硬质早熟禾和苔草为主要的先锋优势种.

亚高山草甸 植被群落 自然修复 多样性指数 生态位宽度

赵方莹 刘飞 程婕 唐晓芬 史振华

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083,北京 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务局,102300,北京

国内会议

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617-625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