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沙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及效益研究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剖面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产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不覆盖(CT),在0~5cm土层深度,免耕秸秆覆盖(NTS)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传统耕作喷洒保水剂(CTA)和传统耕作塑料地膜覆盖(CTF)对降低土壤容重也有一定效果;NTS处理可以提高0~10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CTA处理对田间持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稳定作用,CTF处理对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较为不利;不同耕作处理的饱和含水量变化与田间持水量变化相似,NTS处理具有较好的饱和含水能力,而CTF处理饱和含水能力最弱;在10~50cm土层,CT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TA处理较高,生长期内NTS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较稳定;经济效益为CTF>CT>CTA>NTS.
土壤水分 保护性耕作 生产效益
马骏 刘爽 刘勇 张红 陈璋 武志涛 苏常红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030006,太原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030006,太原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738-744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