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底丘脑核深部脑刺激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底丘脑核深部脑刺激能否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发跑轮行为. 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1只.利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刺激电极埋入右侧底丘脑核用于后期电刺激,将套管埋入右侧内侧前脑束用于注射药物.实验组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内注射12μg 6-羟基多巴胺,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和自发跑轮行为测试检测大鼠运动障碍表现.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的检测指标为不对称指数.自发跑轮行为测试的检测指标为跑动次数、跑动距离、平均峰速度和从跑动开始到峰速度的平均时间. 结果:从24只大鼠中获得了17只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给予底丘脑核深部脑刺激与未给予底丘脑核深部脑刺激比较,不对称指数显著下降(P=0.038),跑动次数显著增加(P=0.032),跑动距离显著增加(P=0.03),平均峰速度显著增加(P=0.035),从跑动开始到峰速度的平均时间显著减小(P=0.001). 结论:底丘脑核深部脑刺激能够改善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前肢使用不对称行为和自发跑轮行为,6-羟基多巴胺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是研究深部脑刺激的良好模型,自发跑轮行为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筛选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 底丘脑核 深部脑刺激 6-羟基多巴胺 运动行为

潘琪 张旺明 王锦琰 罗非 徐如祥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海口57010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广州51028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广州51028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101

国内会议

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404-405

2015-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