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新观测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的野外新观察和室内的镜下观测,建议对白云鄂博矿床提出新的认识,并考虑相应的新的勘查思路.包头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由两个不同的成矿期,即中元古代蓟县纪(14亿年)时期的碳酸岩-碱性杂岩有关的热水沉积型层状含稀土、萤石的磁铁矿-赤铁矿层和含稀土白云岩层;晚元古代震旦纪(7亿年)时期的造山作用的俯冲变质的成矿热液叠加于早期的层状矿体上,形成结晶的裂隙型为主的稀土-萤石矿脉,早期是主成矿期;白云鄂博矿床的基本层序是碱性杂岩的火山岩→含稀土萤石磁铁矿-赤铁矿层→含稀土碳酸盐岩层.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后形成如今的”上盘板岩”→含稀土、萤石铁矿层→”白云岩”下盘的地层格局,地层被倒转;根据正确的地层层序布置相应的深部勘查,深部找矿有巨大潜力.
稀土-铌-铁矿床 碳酸岩 碱性杂岩 热水沉积 地层倒转
曾普胜 麻菁 苟瑞涛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包头
中文
2-7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