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的宇宙横跨中外、通达古今--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反思
自近代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哲学需要一个现代转型,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似乎对此观点提出了疑义,这种疑义是从所谓中国哲学理论的”失语”状态引起的.按照这种疑义,由于近代以来借用西方话语来进行所谓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中国学者在国际对话中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因而在中国哲学的语言表达、沟通和解读上长期处于”失语”状态.这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西方与东方和古代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当代诠释学的宇宙实际上就包含这两个主题,它既横跨中西,又通达古今,诠释学就是中西方和古今代之间的桥梁或中介。因此可以从诠释学角度来来探讨这两种关系。
诠释学 中国哲学 思想转型
洪汉鼎
山东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14
2015-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