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良知与正义感的培养--孟子”养气”理论诠释

对于孟子“养气”之论、“夜气”之说,历来存在不同的解读: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良知”,也被理解为一种先天的或先验的形而上学范畴。本文意在阐明:其实,孟子所说的“气”或“浩然之气”是一种情绪体验,也叫“正气”;而“夜气”是一种比喻。这种情绪体验来自一种内在感受,即通常所说的“正义感”,孟子谓之“是非之心”。所以,孟子说,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这种内在感受来自一种关于是非曲直的直觉判断能力,这是孟子“良知”观念的涵义之一。这种直觉判断能力源于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共通的是非观念;而这种共同生活即孟子所说的“居”、“养”。所谓“养气”,就是在生活中自觉地培养这种是非观念、以及相应的直觉判断能力、内在感受能力、情绪体验能力。

孟子 哲学理论 养气思想 形而上学

黄玉顺

山东大学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76-83

2015-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