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经》治未病理论
所谓未病先防就是在机体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摄生防病。摄生防病的思想基于中医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病理观。而所谓传变是研究疾病发展的机制、趋向和转归的一种理论。既病防变,是指既病之后,宜在其尚未传变时及早治疗,或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传变预先采取措施,截断其途径,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加重,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缩短疾病的疗程。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传变规律。而瘥后,指疾病初愈至恢复正常健康状态的一段时间。作为疾病初愈的“瘥后”阶段,若调理不当,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秉承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顾护正气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体现了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中医卫生学 疾病预防 早期诊断 病理机制
顾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国内会议
第五次“治末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桂林
中文
223-225
2014-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