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期施肥对黑土土壤有机质组分和结构的影响

黑土以其土质肥沃和有机质含量高而闻名.土地利用方式由自然植被转变为农田后,土壤有机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失衡导致黑土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土壤肥力逐渐降低.有机物料的输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本文以黑土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猪粪输入量(OM0,OM1,OM2,OM3)对黑土有机质动态变化、密度分组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碳的消长特征与有机肥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经过10年有机培肥后,高量、中量和低量猪粪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9%、7.10%和4.37%;(2)猪粪的施入了土壤中的轻组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的含量;(3)猪粪的输入增加了黑土中胡敏酸的含量,其中在OM3中打到最大值;(4)猪粪的输入有利于提高HA分子的缩合度,并使其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增加;随着猪粪输入量的增加,HA分子的氧化度逐渐降低,而脂族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化肥配施猪粪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增加猪粪的输入量能够优化土壤有机质的组分分布与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土壤对有机碳的固持能力和土壤肥力.

黑土 施肥处理 有机质 动态变化 密度分组 胡敏酸结构

韩晓增 梁尧 邹文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哈尔滨,150081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438-452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