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火针,又称燔针,焠刺,白针,煨针等,最早记载于《灵枢》,之后历代陆续有所记载及论述,待明代时期达到高峰,此间代表作为高武的《针灸聚英》,此书中对于火针的操作技法,适应证,禁忌证等进行了较详细说明.近代师怀堂,贺普仁,刘恩明等针灸学家,又到火针疗法进一步发展.火针疗法同时兼备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其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或局部,来温通经脉,活血行气.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复受风寒之邪,致气血失和,或气滞血瘀,血不滋养肌肤而成。气血失和是白癜风发病的关键病机。因此,近年来,中医皮肤科专家利用火针温通经脉,活血行气的功效,将火针创造性应用于白癜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近三年,采用毫火针治疗白癜风,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还系统观察了皮损部位、病程、类型及面积等各种因素,对于火针临床疗效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火针联合卤米松组(治疗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外用卤米松组(对照组)。火针治疗对于面部、躯干及四肢(除手足)三部位皮损间临床疗效无差异,但均明显优于肢端组;病程小于1年的皮损与大于2年的皮损疗效间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皮损面积愈小,疗效愈佳。 本课题组对火针在色素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毛囊静止期小鼠进行火针点刺,研究发现,火针处理组较对照组优先出现色素生成及毛发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MSH/MC1R在黑素合成及损伤后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ACTH与α-MSH同为阿皮黑素原,可与MC1R结合,TGF-α可诱导上皮的发育,促进角质细胞增殖和MC的迁移。为研究ACTH在C57小鼠黑素合成中的作用,对ACTH,MC1R,TGF-α表达进行检测,免疫组化可见:三者表达主要见于角质层、毛囊周围;与对照组相比,ACTH,MC1R,TNF-α表达明显上调,处理后7天差异最明显;结论:ACTH/MC1R可促进火针治疗后C57BL6小鼠色素合成及毛囊生长。

白癜风 火针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罗光浦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94-94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