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陆德铭教授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陆德铭教授善用祖国医学阳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辨证论治强调先辨阴阳,再论气血;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突出”识病是关键”现代医学意识;临床治疗注重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探究病因病机,辨别主次真伪,用药变化玄妙,得心应手,收效甚佳.扶正祛邪是中医经典治则。陆师临证善用此治则,扶正通过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方法得以实现。祛邪采取活血化癖、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手段,在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上,陆德铭教授认为急性起病与慢性起病(或病势迁延日久)病因虽同,病机各异,故治疗上也有异同。急性起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毒,与卫气相搏,郁于肌表,壅滞气血,临床表现局部可见红斑、水疤、赘生物等,甚则可见发热等全身症状,均为邪实正不虚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临证常用大青叶、板蓝根、马齿觅、紫草、蛇舌草之品清热凉血解毒,清外邪、去病因。慢性起病者,虽亦毒邪外侵,但患者或素体不足,或年老体衰,病势迁延日久者多为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故慢性起病或病势迁延日久者表现为邪实正虚(卫表不固)。治疗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陆师常用生黄芪益气固表托毒,而且认为剂量宜大,可用30g-60g,方能起到重剂起沉疗的作用。在痤疮治疗上陆德铭教授精研医籍,结合临床,认为痤疮发病主要机理在于阴虚不足、阳气亢盛,阴不制阳而产生阴虚火旺之证。阴虚则不能滋养肌肤,使局部肌肤抵抗力下降,易为外邪所伤。而临床常用的清热祛湿之品又极易耗津伤液,且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易致气虚毒恋,终致病情缠绵,难以根治。辨治当从审因求本入手,肺经风热、肠胃积热皆为标实之症,而气阴两虚才是发病之本,故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而疖病以正虚为本,尤其是气阴两虚,以热毒蕴结为标,治疗原则首推益气养阴,扶正培本。

皮肤病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陆德铭

张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171-174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