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医家对中医:”生生之学”思想的阐释
陆广莘先生指出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生生之学,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陆先生的有关论述,选取民国时期医家如恽铁樵、陆渊雷、杨则民、祝味菊等对中医”生生之学”思想的阐释作一探讨.恽铁樵重视人的生生之气,强调人体的”救济功能”,在其著作《生理新语·卷四》中介绍腺体之功用时,以治疗烂喉痧为例,强调重视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人体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的”生生之气”,及中医学的本质等理论问题,陆渊雷在继承恽铁樵等前人的基础上,并有所发挥;杨则民认为中医治疗实际上就是保证和帮助人的自主性创生的自我健康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实现;祝味菊认为医学之目的在求人类之健康,其最终目的,无非为保持一切健康之工具.通过以上医家的论述,不难理解中医学主旨在于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并以此为对环境利害药毒的取舍标准和对之转化利用的聚合规则,使之成为助人生生之气的”生生之具”.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将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生生之学.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陆广莘先生的论述,就民国时期部分医家对中医”生生之学”思想的阐释作一探讨,以期今人对于理解中医学的本质属性有所助益.
中医医家 养生思想 民国时期
刘理想 李海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231-235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