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证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CGEDPRO-IBS)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IBS-D患者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肝郁脾虚组患者对本病的担心程度、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等方面以及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脾胃虚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BS-D患者心理领域得分与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等方面和生理领域等呈正相关(P>0.05).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心理领域得分还与独立性领域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均与社会关系方面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肝郁脾虚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还与疼痛与不适方面关系尤为密切. 结论: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在七情应激、心理障碍、社会关系紧张、医疗负担加重等方面的严重程度高于脾胃虚弱组.两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均与社会关系方面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脾胃虚弱证 生存质量 评价量表
梁颖瑜 刘凤斌 侯政昆 李培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510405;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5103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510405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郑州
中文
226-232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