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草)药与药物性肝病

文章指出目前较常见的致药物性肝病的单味中草药有:何首乌、黄药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苍耳子、蜈蚣、金不换、地榆、野百合、艾叶、天花粉、贯众、草乌头等。中成药有: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治疗银屑病的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治疗乳腺增生的消核片等。并且联合用药的品种越多,越容易引起肝损害。认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警惕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新的肝毒性产物。FDA药物肝毒性指导委员会认为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可包括肝实质性损害及肝血管性损害,前者主要包括急性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药物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炎等,后者主要包括肝小静脉闭塞症、肝静脉血栓等。中草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也可以转化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中以急性及亚急性肝炎较为常见。中药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目前仍沿用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但是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国内至今尚无一个很好的确诊方法和非常规范可靠的诊断标准。从文献报道看,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使用不当和滥用、误用等不合理用药等。因此,为减少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应重视中草药的毒性,提高对中药肝损害的认识,不仅仅是针对医务工作者,同时对广大群众亦应加强宣传教育。中药的管理应严格,完善和规范中药的生产、加工炮制、保存等标准。在剂量、疗程、配伍、给药途径等环节应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

药物性肝病 中药制剂 肝毒性作用

杨景林 王敏 周素芳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郑州

中文

435-440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