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福岛事故后废液滞留和循环处理进程分析

日本标准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区域发生地震,震级9.0级,地震引发严重海啸.该区域内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受此影响引发了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后因堆芯冷却水注入及厂址附近地下水持续渗入,使电厂反应堆厂房(汽轮机厂房)等处积存了大量高放射性水平的废液.事故后东京电力公司利用原有的反应堆厂房(汽轮机厂房)、高温焚烧厂房、工艺主厂房以及新设置的废液净化处理装置和贮槽实现了废液的贮存、净化和循环利用。本研究调研了2011年6月29日-2014年1月8日的132份进展报告中公布的现场废液量数据,统计了事故后废液滞留循环处理系统中反应堆厂房(汽轮机厂房)等电厂原有厂房和新设的贮槽内废液量随着事故处理进程的分配及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统计结果初步研究了福岛事故后废液滞留和循环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为我国开展核电厂事故废液滞留和包容措施研究提供基础。

核电厂事故 废液滞留 循环处理 包容措施 环境保护

李小龙 徐春艳 刘新华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07-107

2015-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