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糖尿病防控中的”治未病”思维与中医眼诊应用

糖尿病防控已然成当前健康事业的空前挑战,传统的治疗型医疗模式已解决不了慢性病对社会造成的沉重负担,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为主思维将是破解慢性防控的世纪难题的利器.治未病包含三个层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几千年来中医以治未病思维防治疾病取得卓越成效.然而由现代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谱的变化,防患于未然,早期干预等”治未病”措施的实施,对中医健康状况评估,体质辨识,证候诊断,欲病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便、快捷、准确、无创的病证诊断技术将是糖尿病等慢病防控的关键所在。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技术对健康或疾病的状况做出可靠的判定,以指导糖尿病防控的“治未病”。中医眼诊就是这样一个创新技术。由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都离不开微血管病变,而视网膜微血管是活体唯一能直接观察的人体终末血管,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眼底图像采集,进行微血管从形态到功能的观察和分析,是全身慢性病变的观察窗口,被视为“机体之窗”。据研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经病变、糖尿病心脏病、糠尿病脑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视网膜形态或功能改变。同时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目,可见眼之于全身的重要性。基于视网膜图像技术的“眼诊”不仅可用于健康评估、疾病预测、早期诊断、疗效判定,也可对人体进行辨体质、分阴阳、别寒热决证型。眼诊相对于血糖测定、血压测量等单点数据信息量更大,相对于舌诊、脉诊可靠性更高,是糖尿病防控治未病贯彻的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糖尿病 中医诊断 视网膜微血管 眼诊

段俊国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

石家庄

中文

2-2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