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本文按妇科疾病、中医证候及造模方法总结了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并针对现有妇科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前期系统研究中,对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提出一点浅见:①中医妇科学在临床应用的优势在于调经、止带、助孕、安胎、治疗产后病及妇科杂病等,因此应开展更多妇科疾病的模型研究,如带下病、产后病等,为妇科学全面发展奠定基础;②中医妇学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肝、脾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气血失常以“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为主。故在模型构建中,应结合妇科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西医疾病模型的建立基础上,不施加人为因素,从疾病模型建立的全过程观测模型表现的中医证候(如阴阳、虚实、寒热等),从而更好地把握疾病的中医证候的节段性与动态变化:③完善疾病的各种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特点,更全面表现疾病的各种证型,有利于疾病的全面深入研究:④应注重实验动物的信息采集及系统分析,规范模型评价标准,用全面客观的指标去体现“证”的本质。在模型的诊断依据上,应该以模型的症状为本证、病因为正证、治疗为反证、相关因素和客观指标为佐证五个方面共同组成,一些临床诊断指标应该根据人与动物的生理差异进行适当的变通。在开发新的诊断依据时,应该以单因素变动原则与重复使用传统依据原则进行添加,倮证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⑤同时应做到方药反证对照分析,选用经典方、有效方对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符合临床实际。⑥形成规范、可操作、统一的中医妇科病证模型的制作SOP,方便同行广泛应用,更利于客观评价,让中医妇科实验研究工具与中医妇科临床规范化的一致,意义重大。 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医妇科学实验研究的基石,对发挥中、西医在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经验以及建立病证产生的致病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理想实验平台,有利于中医学理论研究的再发展和创新,并能更深入认识疾病。相信随着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地深入系统,模型制作及其评价体系得到不断修正与完善,并通过实践的验证,为中医妇科学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注入新力量。
妇科疾病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郜洁 谢蓝 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446-448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