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消渴方药探析

对于上消或消渴之证,历代医家认识不一,以心肺虚寒、脾胃虚弱、肾气不足、肾阴亏虚等为主,治疗宜用温补之法,日服廷寿丹,并随季节采用灸法,另外,栝蒌根、麦冬在多首方中出现,黄连次之.消中,多以脾胃积热为主,治疗多用石膏、玄参、麦冬、熟地等,或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等,以清热泻火,内泄热结.消肾或下消的形成责之于纵欲过度,肾气消损,肾阳虚衰,以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为主,辅以清虚热、活血、利水、消食之品,方选如加减八味丸、鹿茸丸、双补丸以及十补丸;以肾气亏虚为主,多为危重症,以救津液、壮水火为主,或以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消渴 中医辨证 方药 药理作用

文颖娟 姚远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

陕西咸阳

中文

147-149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