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调肝理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定义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CAG病因复杂,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肝理脾法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括疏肝、清肝、柔肝等调肝治法及健脾、温脾、运脾等理脾治法。调肝理脾方法包括,疏肝和胃,证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大便不爽或塘薄、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等,方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临床常用调肝理脾法之一,用于治疗肝胃不和证患者,多因肝气不舒所致,表现为实证的证候特点。还有柔肝和胃,泻肝清胃等。该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本病临床证型复杂,临床辨证较多,且证候标准不统一,致使调肝理脾法在临床应用中无章可循,不利于证候标准化及规范使用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病机制 调肝理脾法 临床应用

刘赓 张声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北京 10001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重庆

中文

186-189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