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p感染及其中医体质的分布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Hp感染及其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探索该病患人群发病与中医体质之间是否存在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结合前期的文献研究,按照标准制定一个符合本实验的《中医体质量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及Hp的检测结果.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做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的患者,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检查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为诊断标准.通过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病例462例.体质类型的判定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标准.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段、体质类型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的46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23者,平均年龄46.12±11.34岁,其中Hp阴性为250例,Hp阳性212例;男性218例(47.19%),女性244例(52.81%);Hp阳性组中湿热质所占比例最大为19.8%,大小顺序依次为湿热质42例(19.8%)、气郁质37例(17.5%),阳虚质33例(15.6%)、气虚质29例(13.7%)、平和质28例(13.2%)、血淤质22例(10.4%a)、痰湿质12例(5.7%)、阴虚质7例(3.3%)、特察质2例(0.9%),经统计学分析,P<0.05可认为Hp相关性胃炎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总体分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p属中医“邪气”的范畴,不同感染阶段表现为不同的证型,慢性胃病Hp感染在中医体质类型中多见于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及气虚质。阳虚、气虚从性质上说比较相近,均归于虚性体质。气虚质与阳虚质主要为正虚,而湿热质则主要为邪实。因此,阳虚、气虚和湿热这三种不同体质类型为Hp感染提供了正虚邪实的有利条件。

慢性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中医体质

王东方 施丽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重庆

中文

271-272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