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肝通络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肝内细小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慢性进展为特点,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以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为主,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内细小胆管慢性、非化脓性、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和纤维化,晚期肝小叶破坏,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可进展为肝硬化.目前经临床实验证实,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早期患者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但存在对UDCA应答欠佳的患者.同时,PBC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会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化肝通络方,是临床经验方,在临床上治疗PBC效果显著.方中余甘子、黄芪、西红花、印度獐芽菜等药物,现代药理学证实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等作用.通过现代生物学方法,研究化肝通络方对PBC小鼠药效,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化肝通络方 实验药理 生化指标
田耀洲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 中国南京 210028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374-380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