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肝脾”血三脏”论治IBS-D的理论探讨及相关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IB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失调、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目前西医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缺乏标准具体的治疗方案,尚未证实存在对治疗IBS完全有效的特效药物和疗法,仅能够根据个体化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进行综合性治疗,临床疗效不确定.中医大多数医家学者认识到IBS-D的发病与肝脾有关,认为IBS-D发病的主要机制为肝失条达、脾气虚弱,治疗上也多从调和肝脾入手,在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临床辨证用药中酌加夜交藤、合欢皮、生龙骨、酸枣仁等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之品,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患者的神经症状的缓解与单纯疏肝健脾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心、肝、脾“血三脏”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肠易激综合征 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
黄绍刚
广东省中医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417-418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