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舌脉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脾胃病寒热错杂证舌质、舌苔、脉象的表现,为临床诊断该证提出一定的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于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在15-80岁之间,由主任医师辨证属寒热错杂证,经辛开苦降法治疗有效,病例资料完整,共纳入83例患者,统计其不同舌质、舌苔、脉象的出现频率. 结果:舌苔分布:白苔(44.58%)>白腻苔(22.89%)>黄腻苔(12.05%)>滑苔(9.64%)>剥苔(7.23%)>黄白相间苔二少苔二干裂苔(1.2%);舌质分布:舌暗红(42.17%)>舌红(33.73%)>舌边尖红(10.84%)>舌胖大(9.64%)>舌淡(3.62%);脉象分布:弦脉(42.17%)>弦滑脉(27.71%)>滑脉(19.28%)>弦细脉(7.23%)>滑数脉((2.41 %)>细数脉(1.2%)。 结论:舌质红或暗红或有边尖红、淡、胖大,舌苔白或白腻、黄腻可作为本证诊断的舌象指标;弦脉、弦细脉、弦滑脉作为诊断本证的脉象指标。
脾胃病 寒热错杂证 舌脉 临床诊断
魏仕兵 刘永 戚海龙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686-686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