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口尝法与电子舌法的盐酸小檗碱苦味抑制剂配伍掩味规律研究

目的:盐酸小聚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 BBR)为中药黄连中的代表性苦味活性物质,其味苦纯正,无其它杂味,价廉易得,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是良好的苦味药物研究的载体。苦味抑制剂是研究适用于口服苦味药物掩味的苦味抑制剂(BS)及不同类别的BS两两配伍时的掩味规律,建立基于口尝法(THTPM)与电子舌(E-tongue)法的复配掩味规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以代表性苦味成分盐酸小檗碱(BBR)为苦味药物载体,以三氯蔗糖(SL)、阿魏酸钠(SF)、β-环糊精(β-CD)为BS研究载体,基于均匀试验设计(U5(53))方法,采用THTPM评价方法,以苦度降低值(⊿I)为指标评价SL、SF、β-CD两两配伍的抑苦规律;同时,采用E-tongue,以其相关传感器的⊿CPA(吸附致膜电位改变值的变化)为指标评价SL与β-CD配伍的抑苦规律;最终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把握三类BS及其两两配伍后的抑苦规律. 结果:基于THTPM,分别建立了SF与SL,SF与β-CD,SL与β-CD配伍时,⊿I对两类BS浓度的回归模型,R2分别为0.9635、0.9500、0.9806,均P<0.05;基于E-tongue,建立了SL与β-CD配伍时,⊿CPA对二者浓度的回归模型,R2为0.9932,P<0.05; SL和β-CD配伍时,两类指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线性方程为⊿I=0.323⊿CPA+1.154 (R2=0.8860,P<0.05). 结论:对于BBR水溶液,SF掩味作用微弱,SL和β-CD均有显著的掩味作用;SL的掩味作用与浓度的对数成正比,β-CD的掩味作用与浓度成正比,二者的掩味规律是由其掩味机制和特点决定的;当SL与β-CD同时使用时,以β-CD的作用为主;使用E-tongue可以实现对BBR苦度的定量预测,在一定程度上,E-tongue,与THTPM方法一样,可以作为筛选BBR苦味抑制剂及研究BS复配掩味规律的有效工具.

苦味抑制剂 三氯蔗糖 阿魏酸钠 β-环糊精 掩味规律 口尝法 电子舌法

刘瑞新 李学林 高晓洁 王君明 康冰亚 张璐 施钧瀚 张杏芬 李慧玲 陈小菲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郑州450000;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

兰州

中文

577-588

2015-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