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黄帝内经》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应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之宗,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理论体系因受文化思想、实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从整体观运动观中得以体现的,而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是以客观事物自然整体显现于外的现象为依据,以物象或意象为工具,运用类比、联想、推类等方法,来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把握对象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象思维通过观察事物取得直接经验,从中提炼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使其建立联系。《内经》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整体观念,使人体各脏腑组织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人与天地相参”的生命功能结构模型。象思维模式贯穿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的始终,理解中医思维模式,并运用其思维方法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对学习中医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内经》理论体系从生命规律到方药性味,再到治疗大法,均渗透着象思维模式,其表达方式也离不开自然万物的现象与比喻。象思维作为哲学思辨方法渗入到中医学之中,对其理论的构建起到了指导作用。对藏象理论的构建,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治则治法的确立进行了系统性论述。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中医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培养中医思维传承中医学术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内经》象思维的梳理分析,指出其存在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等特点,在阐述生命规律、临床诊法、药物应用、治则治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 《黄帝内经》 象思维 藏象理论

张庆祥 孟庆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

西安

中文

59-63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