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焦探源

本文提出三焦是人身中众多的罅隙的观点,并依据经典,从三焦的名义、功能、形质和位置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三焦由膈以下的三个大的罅隙和其延伸分化成的无数细小罅隙组成,是遍布于全身的立体网络,行使着生化营卫、通行气血、布散水液、沟通真气、通行原气等等功能,膈以下的三个大的罅隙是其作为”腑”存在的主体,人体中”空无”之处就是三焦. “三焦”一词出自《内经》,在《内经》中有对三焦的功能、形态以及相关生理病理的详尽论述,但自古以来,三焦的实质始终存在争议,迄今为止,三焦实质的学说有数十种之多,本文认为,三焦是人体中存在的罐隙,此说虽己有学者始倡于前,但本文将以经典为依据,参考后世医家的论述和观点,分别从三焦的名义、功能和形态三方面进行探讨,详细论证,阐明三焦罐隙之说,并解释三焦与经络的关系以及围绕三焦的几个核心问题,冀能发现三焦的本质,把握先贤的本意,梳理清楚三焦的源与流。 现代解剖更倾向于发现人体“有什么”,着力于描述实体,而忽视了人体空无的缝隙处,也许智慧的古代先哲早早地发现了这些罐隙的生理功能,并巧妙地用“焦”字来命名。《道德经》有云:“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种“无之以为用”的思想也许是启发先贤的源泉。

中医学 三焦 生理功能 罐隙理论

张天星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99-20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