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问·调经论》理解”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内经》所记述的针对虚实病证的针刺补泻的治疗原则。其中“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在《内经》多个篇章中皆有论述,其意义颇为古今医家学者争论。 关于《内经》中”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含义,后世解释不一.本文通过学习《素问·调经论》的学习,认为”不盛不虚”的可理解为是气血尚没有明显偏盛偏衰的疾病状态,即称为微病.”以经取之”则是在这种机体状态下,根据发病的经络脏腑不同,辩证施以不同的针刺方法.
中医学 《素问·调经论》 微病状态 病机理论
王黎 刘皓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59-261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