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经》意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说,学习中医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中医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主要方法,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医理论肇源于《内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内经》理论的总结与阐发,探索《内经》中意象思维的运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意象思维,对于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阴阳五行意象、脏腑意象、病因病机意象三个角度,讲述了意象思维在《内经》中的体现。并重点对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方法详细论述。意象思维在《内经》中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在意象思维的指导下构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比单纯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鼓励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等方法,使学生逐步建立意象思维,这样就能让学生拿到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内经》 意象思维 教学质量

田甜 陈子杰 马淑然 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

西安

中文

512-51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