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气化析埃博拉

自古以来,中医在面对大型瘟疫时都有杰出的表现,对于现在医学暂未解决的疾病同样具有完备的病因病机模型.笔者试根据《内经》和《伤寒论》的气化理论,分析埃博拉病的症状及其证治思路。甲午年岁运雨湿旺盛,脾胃易受影响,导致患“腹胀”的几率增加,在外感邪气之后易导致太阴气化不利,邪气滞留弥久不愈。而六气中“火”为主导,因此心、肾、血液循环、生殖系统易受影响,同时易引起少阴气化不利而导致太阳、少阴同病。以上致病特征比较符合埃博拉“发热、恶寒、腹胀、腹泻、出血”等症状特点,因此该病在今年高发是顺理成章的。本病危重者见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受损。少阴气化出于心肾,故必累及心肾脏器,据报道该病晚期多引起睾丸相关病变,患者或死于心梗,皆为此力证。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少阴气化溃败必致多脏腑病变,此阶段最为凶险,属于危候。本阶段治疗仍应当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方,畅通少阴之气化,滋养营阴以顾护性命。邪气于阳明化燥热,迫灼肺华而患肺炎者,则用白虎加参汤随证加减。

埃博拉 气化理论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张驰 王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35-13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