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析《金匮要略》小建中汤证对后世治疗血证的启迪

小建中汤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而在《金匮要略》中适应症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尤其拓展涵盖了出血性病证,其理法方药对于后世诊治血证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清代唐容川撰《血证论》,集血证诊治之大成,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然其理论确立秉承仲景学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唐容川尤其推崇小建中汤在治疗虚损性出血病证中的立法,对其给予了极高评价.后世将出血性病证一般概括为以下四个证型,即:热盛动血、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前两个属实证,分别采取凉血止血、活血止血之法;后两个属虚证,分别采取补脾摄血、滋阴止血法.小建中汤主要针对气不摄血型虚损性出血病证立法组方.

血证 辨证论治 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

郝征 孟翔 于磊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61-163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