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胃家实”的含义谈阳明病的关键证候
《伤寒论》原文,在180条提纲证前后,分别有“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条);“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条),这两条均提到了“实”及“大便难”,“更衣”是古人如厕的雅称,“不更衣”即“不大便”之意。所以,从提纲证前后的原文也可以看出,仲景在这部分重点讨论的就是胃肠干燥,大便闭结的“胃家实”。所以阳明病虽然有热证,有虚证、寒证,但辨证的要点是以“胃家实”为特点的腑实证为主。对应的治法当然就是“下法”,阳明病篇共计83条原文,讨论下法辨证的原文多达几十条,涉及三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方、导下法等诸多方证。所以,阳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胃家实”,其最终的发展趋势是燥化成实而形成腑实证。因此,正确地辨治腑实证,适宜地选用攻下剂,就成为阳明病论治的关键。对此,有注家认为,“胃家实”应当把阳明热证(过去称阳明经证)之白虎汤证也涵盖进来。纵观历版《伤寒论》教材,包括现行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均持此观点,即“胃家实”是阳明热证及实证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笔者以为,此观点有所不妥。一方面,从仲景在阳明篇的行文来看,众多原文讨论三承气汤及下法辨证,所以其要阐发的重点即是以“胃家实”为特点的腑实证。而以白虎汤、白虎加参汤为代表的阳明热证多出现在太阳病篇,仅在阳明篇的两条白虎汤证,也称为“三阳合病”。所以,从清、下两法来看,仲景在阳明篇重点讨论的是下法。另一方面,从“实”的含义也有所启发,“胃家”是消化道,胃家要实,必须要有物存留,而白虎汤证肠胃中并无积留的宿食粪便,所以不能称之为“胃家实”。第三,抛开“胃家实”的含义,主观上把“胃家实”涵盖众多证候,岂不使其失去作为提纲证“执简驭繁”的意义了。太阳病提纲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仅是太阳经证之提纲,哪里包含太阳腑证呢?所以,不能被提纲证的核心地位所桎梏。
阳明病 中医病机 胃家实学说 辨证论治 《伤寒论》
朱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01-203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