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中同义词的形音义关系梳理--以”醯、酢、醋”等为例
医古文教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中医古籍的阅读,而四大经典多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因此对这一时段的同义词进行演变源流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表示食用醋的同义词在历史上有“醯”、“酨”、“酢”、“醋”等,以醯、酢、醋三个字最为常见,文章结合此介绍了“醋”的同义词出现的时代先后考、“醋”的同义词形体变异考、“醋”的同义词读音变异考。先秦两汉的同义词、近义词非常多,因此《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都将汉字按相近义类排列研究。同义词的梳理首先要注意词语的历时性研究,理清各词出现的时代先后,其次同义词需从汉字构架来分析,并涉及到六书理论、声训、假借、音近代用、形近通用、分别字、异构字等文字学、训诂学内容。同义词研究可以在古汉语研究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古汉语词典的义项先后顺序排列、内涵补正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古文教学中值得重视。
古文字 同义词 形音义关系 历史演变
葛晓舒 王育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08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67-70
2015-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