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基因-1及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基因-1(Bmi-1)及辅助性T细胞相关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mRNA表达变化,分析探讨Bmi-1及Th1/Th2细胞比例在新诊断ITP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本实验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ITP患儿均源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患儿,同期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mi-1、TFN-γ、IL-4的mRNA表达:并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mi-1 mRNA为2.63±0.54,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mi-1 mRNA为3.91±0.9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IFN-γ mRNA为3.84±0.43,对照组IFN-γmRNA为2.88±0.5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IL-4mRNA为1.44±0.39,对照组IL-4 mRNA为1.87±0.3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FN-γ mRNA表达与1L-4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7,P<0.001),IL-4 mRNA表达与Bmi-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6,P<0.001);IFN-γmRNA表达与Bmi-1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206,P>0.05). 结论:1 1、Bmi-1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参与ITP发病;2、ITP患儿存在Th细胞功能紊乱,Th1/Th2比例失调,可能是Th1优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机制 Bmi-1基因 辅助性T细胞 儿童患者
李培岭 石太新 曹利佳 赵东菊 高俊 肖爱菊 田运娇 王彦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内一科 卫辉453100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360-362
2015-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