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颈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颈心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及(或)上胸椎病变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的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心悸,甚至心律失常等症状,临床称之为“颈、胸椎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或“颈心综合征”,(目前尚无统一命名,有学者称之为颈性类冠心病、脊源性心绞痛、脊源性心律失常、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等)近年来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由颈椎病引起的冠心病心律失常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重视和探索,相关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目前对颈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风险大,而且费用较高,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素,患者一般难以接受。非手术疗法(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刀疗法治疗颈心综合征,是利用小针刀松解与颈椎病变部位周围相应肌肉韧带的起止点,通过针刀松解,使电生理线路通畅,周围紧张或硬化的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恢复弛张功能,颈椎间盘所受的外力趋向平衡,使后突的颈椎间盘髓核产生前移和还纳倾向,被动的合理的纠正生理曲度,交感神经刺激因素解除,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国外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量医生、学者对颈椎病与心脏病的关系报道多数集中在一种症状的描述上,并未见到大规模正规的对照实验研究,经国内学者研究,确认颈椎病是脑缺血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是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包括部分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①支配心脑的自主神经受骨赘的挤压是神经根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引起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②颈脊髓受压引起脊前动脉缺血,造成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脑血管舒缩失常是脊髓型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的主要原因;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由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延髓内心脏调节中枢和血压调节中枢对缺血、缺氧尤为敏感),可引起心律紊乱和血压异常;④自主神经受累引起继发性神经液变化。龙层花等于1972年开始在对脊椎病与内脏病相关的研究中,应用治脊疗法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1979年开始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脊椎损害情况.并应用治脊疗法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亦获得较满意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脊椎损害与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病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病因学的实验研究,认为颈椎的长期失稳可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器质性损害,颈椎病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临床上应用中医传统理论,在夹脊穴应用三层进针法,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率高,疗效好,综合以往的查阅资料我们发现针刀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报道尚少,针刀操作方法繁杂多样,虽疗效可靠,但缺乏各方法间的比较研究,无法优化并优选最佳的针刀治疗方案。

颈心综合征 发病机制 针刀疗法 临床疗效

孙小清 刘方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250014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济南250014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

济南

中文

183-186

2015-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