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松解脊柱区带内腧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1983年由Sjaastad首次提出,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脊柱区带是以脊柱为中轴线的背部,上至枕骨上项线,下至尾骨,在颈部旁开1.5cm,在胸、腰、骶部旁开3cm,这样的一个区域,称之为脊柱区带,目前,国内外对于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研究虽多,但尚无定论,主要有会聚理论、炎性机制、机械刺激和肌肉痉挛四种学说,目前国内外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繁多。纵观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普遍认为治疗措施分为手术与非手术两类,目前主要是以各种非手术的综合治疗为主。药物(口服、外用或静滴)、牵引、手法、神经阻滞、针灸、针刀、激光照射以及外科手术、射频、周围神经点刺激等,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不是头部本身的问题,而是颈部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所致。颈部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形成新的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造成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产生头痛。这四大病理因素在适当的深度和部位有可能卡压、牵拉脊柱区带内的神经末梢,造成这些神经末梢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通过和内脏植物神经相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继而产生了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等伴随症状。依据上述理论,用针刀以脊柱区带内腧穴为主进行松解,可以解除颈部软组织处的粘连、瘢痕和挛缩,恢复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就可达到镇痛作用;而针刀刺激作为良性信号传到脊髓相应的节段,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恢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平衡、使相应的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达到治愈心慌、失眠、耳鸣等伴随症状的目的,在临床上应用中医传统理论,在脊柱区带内运用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效率高,疗效好。
颈源性头痛 针刀疗法 松解术 脊柱区带 腧穴
李春霖 刘方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250012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济南250014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86-188
2015-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