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破解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福喜事件的分析

近期发生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供应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和篡改保质期的行为,又一次击破了中国人对舌尖上安全的美好愿望,这起由跨国公司上演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将素以标准严格、管理优越博得中国消费者更多信任的跨国食品大公司推上风口浪尖,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廓清问题的本质与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之策.本文主要就本次事件暴露的“过期食品问题”、“供应链安全控制问题”以及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及治理逻辑进行分析。过期食品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我国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以及不诚信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严重缺失,政府监管能力与公信力遭质疑。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我国当前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及不诚信行为的主要动机是追逐利益,其次,执法不严,威慑力不足,为违法者提供了机会和空间。破解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难题的突破口是食品安全执法常态化。

食品安全法 过期产品 监管制度

王辉霞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

太原

中文

361-366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