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环境因素与男性生殖健康

20世纪,技术爆炸、工业复兴、物质丰富,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文献报道环境中存在化学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1962《寂静的春天》雷切尔·卡森);70年代,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如乳腺和生殖道肿瘤、男性生育力下降、性发育异常等;80年代,科学家开始深入研究环境雌激素(EEs)的生物效应;90年代,内分泌干扰物(EDs)或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DCs)的发现,生殖健康成为全球环境因素研究的重点;21世纪10年代,研究表明,7096的环境污染是化学污染,以内分泌干扰化学物中的环境雌激素危害最广最大。睾丸的正常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维持受多种激素的精确调节,其中任一成分生变都将导致雄性生殖力受损。通过内分泌影响人类生殖功能的EDCs有三类:环境中雌激素样化学物;植物(三叶草和公羊)和人工合成雌激素;真菌毒素类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雄性性腺轴系的3个组成部分及其靶器官均可因EDCs干扰出现功能紊乱,产生各种雄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支持细胞(SCs)参与构成血睾屏障,具有内分泌功能(抑制素)和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功能(雄激素芳香化为雌激素),为生殖细胞(GCs)发育提供支持和营养。

男性不育 发病机制 环境雌激素 生殖健康

邱锡采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男科

国内会议

第四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4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501-505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