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血清可溶性凋亡因子的变化及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血脂、血糖代谢与该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50例健康老年人比较,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评定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分析血液指标与智能间的相关性. 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清sFas和sFasL分别为(228.35±10.40)ug/L和(146.13±9.95)ug/L,健康老人分别为(62.4±22.6)ug/L和(82.3±18.7)ug/L,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溶性凋亡因子高于健康老人(t=20.883,14.453,均p<0.01).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与患者HACHINSKI负相关(r=-0.714,p<0.01),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MMSE正相关(r=0.352,0.472,0.449,0.799,均p<0.01);血清sFasL与甘油三酯负相关(r=-0.285,p<0.01),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r=0.521,0.856,p<0.01);总胆固醇与MMSE正相关(r=0.394,p<0.01),与HACHINSKI负相关(r=-0.418,p<0.01).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凋亡,并且外周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可能与患者认知水平、血糖及脂代谢相关.
血管性痴呆 可溶性凋亡因子 表达水平 认知水平 血糖代谢 脂代谢
齐若兵 陈斌华 刘健 谭忠林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34-237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