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间艺术挖掘和扶持--传统音乐传承人调研报告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德寿昌镇的“石泉路调十番”(民间器乐合奏)、淳安茂畈村的“三吹三打”(民间器乐合奏)、富阳谢家溪村的“古亭锣鼓”(民间器乐合奏)、桐庐“富春江渔歌”(传统民歌)和桐庐“莪山畲族民歌”(传统民歌)的当代呈现,其次阐述了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传承发展,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所遭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即农村文化活动单一,传统民间艺术难以常态化,重项目立项建设,后期扶持与管理滞后,传统民间艺术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不均等化,传统艺术传承后继乏人,传承模式遇阻和过度包装破坏传统艺术的草根性,非牛非马,最后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均等化,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多种模式,重点扶持传统民间艺术和引入市场主体参与供给,优化资金使用的效用性的发展策略。
民间艺术 传统音乐 文化传承
南鸿雁
杭州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暨2013年良渚论坛
杭州
中文
370-376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