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遗”保护的”第二条腿”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通过花大量的资金把它原封不动地珍藏起来,束之高阁,不受任何外力侵扰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在保留它的核心、精华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文化消费功能,从而激活其新的生命力,使其重新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两种方式正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体现,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的结果,是尊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能一成不变,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但不能过度商业化的产物,提供了非遗保护的思路与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 活态传承
盘剑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暨2013年良渚论坛
杭州
中文
410-413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