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规模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

我国现有的猪场大部分都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很多猪场管理人员认为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每年上市15-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严重程度,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本文推荐了一个规模化猪场可实现的数据管理模式. 猪场的日常记录分为人工表格记录和生产管理软件2种方式。对每日生产等数据进行采集,根据主要考核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给出了养猪场主要考核指标、后备母猪的初配目标、经产母猪配种目标、经产母猪产仔目标、保育/育肥猪生长目标。通过以上数据对母猪生产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增重成本以月或年为考核单位,饲料配方营养、饲喂量、饲料报酬、日增重、饲养天数、母猪的分娩率、窝产活仔数,成活率、环境温度对增重成本均有影响。提出通过改善管理来增加经济效益,并给出了后备母猪通过培育程序,初次产活仔数能达到11.0头、母猪群通过查情查孕程序,分娩率能达到85%以上、对母猪要关注窝产活仔数和分胎次产活仔数、非生产夭数,对断奶仔猪和保育猪要关注断奶重和生长速度,对生长育肥猪要关注生长速度和上市天数等猪群管理目标。

养猪场 经济效益 评估标准 规模化生产

王德敏

国内会议

山东省规模猪场生产关键技术培训会议

济南

中文

215-219

2012-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