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件乾隆洋彩套瓶的烧造工艺技术研究

本论文主要分析探究两件烧造于乾隆七到九年之间的洋彩套瓶及转心瓶之工艺技术.套瓶,特别是转心或转旋瓶类瓷器,包括转足碗、转心瓶、转旋笔筒、冠架等,是乾隆朝瓷器烧造技术的高峰,被称为鬼斧神工.这一类奇巧的转心瓶类瓷器其烧造技术向为陶瓷学界所关心.转心瓶瓷器类型多元,其制作工序复杂者,乃结合各类烧造技术及机械工艺,包括釉上、釉下彩、镂雕、刻划、内外瓶接合、转动机构等.其困难之处在于内外瓶之烧造结合或黏合,特别是支配旋转关键的颈部与底座,必要能设计良好的转动机构、精确的楔合尺寸及精细地控制烧造温度.惟转心瓶常因其珍贵而未能拆卸,所以无法详细地探究其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本研究主要即以X光透视影像术及自建之X光CT系统检视前述二件套瓶/转心瓶瓷器之内部结构,以了解其结合与旋转机构。

洋彩套瓶 转心瓶 烧造工艺 内部结构

陈东和 黄千奇

文物科学研究检测实验室,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11143,中国

国内会议

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上海

中文

103-105

2015-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