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也将极大地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对人才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而带来更多继续教育服务市场需求。同时,教育培训领域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例如对传统面授型教学模式的挑战,对现行质量监控体系的挑战,培训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等。 浙江大学致力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过程监督制度和机制。从学校层面:一是组织保障。学校继续教育管办分离,各院系办学由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处归口管理,并设立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校级质量监控;二是制度保障。对办学单位的质量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三是机制保障。通过设置督导机制,组织教学督导队伍深入主要培训环节,进行日常和专项督导检查,做好与教师、学员和办学单位的沟通、协调、反馈工作。另外,配套相应的奖惩机制。从办学单位层面,大部分培训中心建立了质量内控机制,在相关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环节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为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学校研发了继续教育师资库和满意度在线评价系统,满意度在线评价系统则借助微信平台等收集学员对学校教育培训满意度评价的一手数据,既有助于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也为后期学员学习行为和培训需求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教育领域也无例外,高校教育培训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遭遇种种严峻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高校教育培训从理念到制度,从教学到管理,从内容到方法均面临重大变革,培训质量的内涵也在逐步发生转变,如何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拓展互联网与教育培训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成为高校教育培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思维和新兴信息技术,并结合浙江大学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教育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推动高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院校 继续教育 培训质量 满意度评价 互联网思维
蒋葵 卜杭斌 韩建立
浙江大学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30-234
2015-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