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运动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

运动性心律失常一直是体育科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不仅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系统训练以及比赛成绩,尤其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从事过大强度于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甚至发生运动性猝死.本文结合自身近年研究成果,从运动性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诸方面概述运动性心律失常研究现状及其病理改变及其发生机制,分析心脏传导系统中细胞骨架、离子通道、能量代谢以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对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与SNP诊断平台研发出一种早期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在同一套系统上进行二个数量水平的SNP检测,每个多重PCR反应只需2 ng基因组DNA,专利的单碱基延伸与标签微阵列(Tag-array)相结合,分型准确率超过99%,实验操作相对简单,通量灵活可扩展性大。

运动性心律失常 运动性猝死 发病机制 基因诊断芯片

常芸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061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血管保护”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1

2015-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