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白质损害程度可以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的功能结局

目的:探索白质损害的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后的功能结局相关. 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登记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使用与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评分(ARWMC)对患者进行白质严重程度的评估.通过Rankin修订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来评估患者3个月后的功能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组(mRS 0~2分)和预后差组(mRS 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117例纳入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与预后差组比较,年龄、NIHSS评分、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TOAST分型及ARWMC评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WMC评分、NIHSS评分和高血压病史与预后不良明显相关(P<0.05). 结论: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可以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后功能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白质 损害程度 功能结局

韩凝 贾阳娟 王建华

050017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无锡

中文

270-272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