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枢·痈疽》”脱痈”的句读再论”脱疽”的现代证治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至今仍有着极具价值的临床指导作用。现仅从血管科医生的角度,分析《灵枢-痈疽》“脱痈”的句读,找到其最为合理的解释,从而阐发经典最合理的意义,指导临床的治疗。并分析了《黄帝内经》“脱痈”句读的改变对脱疽治疗的现实指导意义。根据笔者的句读,更能体现临床的实际状况,现代的医学,包括中医和西医都是按此原则行事。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环境的改变,肢端坏疽为主的脱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同疾病性质不同,原因各异,虽然都有脱疽的指征,但治疗方法仍有区别,早期应根据原发疾病进行不同的治疗,如糖尿病足、免疫性血管炎性坏疽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与血管闭塞缺血导致的坏疽(以干性坏疽为主)不完全相同,临床应区别对待,分而治之。尽可能使疾病达到“不赤,黑。不死”的状态,治疗方面主张中医与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治疗,手术与药物相结合。不要一见缺血就要手术,打通血管,一见坏死就要高位截肢。其实只要疾病的阶段合适,医疗方案合理,局部仅小截肢,或者等待坏死肢体自然脱落也不失为一种有效保存肢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很好的治疗措施。
脱痈 脱疽 辩证论治 《黄帝内经》
曹烨民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00
国内会议
河南洛阳
中文
1-4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