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动脉腔内治疗的技术问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和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候群.CLI是指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的阶段.腔内治疗已作为CLI患者BTK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膝下动脉病变PTA能有效地缓解患者静息痛,早期促进溃疡的愈合进而保存肢体。对于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成功率低、操作时间较长,是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文章从治疗入路、导丝导管的配合、内膜下血管成形术、逆行开通及双球囊扩张、球囊以及支架六个方面介绍了CLI的腔内治疗。并分析了腔内治疗的几个难点。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已作为CLI患者BTK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并获得较好效果。对于CLI患者的BTK病变,技术难度较高,成功率仍不尽人意。腔内治疗仍存在术后再狭窄率较高,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如何提高腔内治疗的远期通畅率是血管外科目前面临的难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治疗远期通畅率仅仅作为第二治疗目的,术后再狭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肢体保存率大于血管通畅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随着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BTK长段病变和复杂病变可以成功地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来解决,提高CLI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严重肢体缺血 腔内治疗 临床疗效
庄百溪 马鲁波 杨淼 石波 张童 于春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围血管科 北京 100000
国内会议
河南洛阳
中文
34-36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