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4例临床疗效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称之为”股肿”,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多发于髂股静脉及下肢深静脉,临床上常因误诊、误治或治疗不当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本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根据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股肿”临床诊疗方案治疗本病214例,临床疗效显著。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脉痹”、“瘀血”、“瘀血流注”、“肿胀”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跌仆损伤、手术等直接伤害人体,使局部气血凝滞,或产后长期卧床,肢体气机不利,气滞血瘀于经脉之中;或年老、肥胖、肿瘤等,致使气虚,气为血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营血运行,以致肢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湿郁生热,湿热流注脉络肌肤则肿。急性期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中金银花、黄柏、黄芩、栀子、连翘、玄参、苍术清热利湿,当归、赤芍、紫草、红花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配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冰硝散外敷;慢性期治疗宜活血化瘀,利湿通络,配以活血消肿散熏洗患肢,内外兼治,而使气血通,瘀血散,共凑肿消痛止之良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标准 中医药治疗 疗效评价

王夏 何春红 赵育强 伽建军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 洛阳 471000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

河南洛阳

中文

171-173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